盆花落叶有多种缘由,有自然落叶、生理落叶、病态落叶等。
自然落叶是新陈代谢的结果,新的叶子替代老的叶子,是花卉生命的正常活动。普通常绿花卉叶子的寿命要长一些,而落叶花卉普通到秋后就开端落叶。
盆栽花卉在养护管理中,由于不良要素的影响,呈现了落叶,这是一种病态落叶。有下面几种状况:
土壤缺水:盆花由于没有浇水,使土壤过干,形成植株失水,使叶子变黄零落。
土壤过湿:盆花浇水过多,使盆土过湿,惹起根系的腐朽,影响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,形成盆花大量落叶。
室温过低:在冬季,喜高温的花卉,若不能满足其对温度的请求,花卉也会落叶,状况严重的会发作冻害。
室内湿度低:观叶植物大多喜潮湿的气候,若室内空气湿度低,植物的叶尖、叶缘会发黄,若空气湿度太低,叶子就会发黄零落。
室内光照缺乏:喜阳的花卉,如白兰、米兰等,放在室内,如光照缺乏,就会纷繁落叶;喜阴的花卉,若长期光线缺乏,也会呈现落叶现象。
土壤碱化:一些喜酸性土壤的花卉,当土壤碱化时,叶子也会变黄,然后零落。
施肥过浓:盆花园施肥浓渡过大,产生了肥害,形成植株失去水分,于是花卉的叶子萎蔫零落。
土壤缺肥:盆花长期不施肥,土壤板结,物理性能变差,花卉因营养不良,叶片发黄,最终零落。
病、虫危害:盆花遭到红蜘蛛、粉虱、黑斑病、落叶病、炭疽病等损害,植株常常会呈现落叶。
空气污染:室内因有煤炉,煤熄灭时产生的气体,影响花卉的生长,时间一长,叶子也会零落。
栽花卉叶子发黄发萎脱落通常是低温、浇水过湿、盆土板硬引起起的症状。
入冬后盆栽花卉怕冷,容易在低温下出现冻害,受冻后的盆栽会出现叶片发黄发萎枯死掉落的问题,可移入室内向阳处以防冻害,把冻害较严重的叶片剪除可防疾病的发生。
浇水过湿也容易引起叶片发黄下垂掉落,平时浇水不宜过湿,保持干后浇水,不干不湿才不易出现叶片发黄掉落,当出现盆土积水时可适当的松盆土有利积水排出减少积水的危害。
长期未松盆土导致水分无法被盆土吸湿,盆土较干根系无法吸收盆中的水分引起叶片失水发黄掉落,松盆土有利浇后的水分被盆土吸湿,有利根系吸收水分减少叶片发黄掉叶。
具体是什么花呢,不同的花有不同的习性,掉叶子原因有很多,只有按照该植物的习性养才行。
桂花褐斑病、桂花枯斑病、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,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,削弱植株生长势,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。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,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,逐渐扩展成近圆e799bee5baa6e78988e69d形病斑,直径2至10mm,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。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,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。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,老叶比嫩叶易感病。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,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,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。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、叶尖端侵入,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。发病初期,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,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,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,边缘为深褐色。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,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。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、水传播侵染。高温、高湿、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。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。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。发病初期,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,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、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。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,边缘有红褐色环圈。在潮湿的条件下,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。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。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,由风雨传播。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。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。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。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。选择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;增施有机肥及钾肥;栽植密度要适宜,以便通风透光,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。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。发病初期喷洒1:2:200倍的波尔多液,以后可喷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。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。